拼音bān bù
注音ㄅㄢ ㄅㄨˋ
词语解释
班布[ bān bù ]
⒈ 犹公布。
⒉ 犹散布。
⒊ 一种染以杂色的木棉布。班,通“斑”。
引证解释
⒈ 犹公布。
引《后汉书·寇荣传》:“如臣犯元恶大憝……陛下当班布臣之所坐,以解众论之疑。”
⒉ 犹散布。
引宋 张载 《正蒙·参两》:“故云物班布太虚者,阴为风驱,敛聚而未散者也。”
⒊ 一种染以杂色的木棉布。班,通“斑”。
引《三国志·魏志·东夷倭传》:“都市牛利 奉汝所献男生口四人,女生口六人,班布二匹二丈,以到。”
《隋书·地理志下》:“诸蛮本其所出,承 盘瓠 之后,故服章多以班布为饰。”
《农书》卷二一引 三国 吴 万震 《南州异物志》:“班布,古贝木所生,熟时状如鹅毳,细过丝棉,中有核如珠玽,用之则治出其核。”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986808751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