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zhēn ]

读音:zhēn

拼音:zhen

简繁:甄

五笔:SFGN

五行:暂无

部外:暂无

五笔:SFGN

笔画:13画

吉凶:吉

仓颉:MGMVN

结构:左右

郑码:FJYS

四角:11117

区位:5371

统一码:7504

异体字:,鄄

英汉互译:to examine,discern,to grade,a surname

笔顺:横、竖、横折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竖、提、横、竖提、横折弯钩/横斜钩、点

笔顺演示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2562018年2014年
2013年2432007年2006年230
1995年2131987年1621982年236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205

起源

甄姓,中华姓氏之一,产生于五帝时代,属帝舜后裔。得姓始祖为仲甄。

甄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列第205位,在2006年的百家姓人口数量排行中列第230位,大陆甄姓人口约35万,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.028%,主要集中在河北和黑龙江。

姓氏起源

源流一:源于帝舜,以字或技艺为氏。

东汉圈称《陈留风俗传》:“舜陶甄河滨,其后为氏,出中山、河南二望。”唐代张说《广州都督甄公碑》:“昔胡公绍舜,奄有大邦。楚子县陈,乃成乐土。当烈王之世,有陈通奔周,王以为忠将,美其族,言舜居陶甄之职,命为甄氏,赐姓因生。”宋代庄绰《鸡肋篇·甄氏旧谱·甄复》:“舜子商均后,周封于陈,为楚惠王所灭。至烈王时,有陈通奔周,王以为周将,以舜居甄陶之职,命为甄,皆通之后而居中山,于邯郸为近。”

以上关于甄姓起源诸说,皆认同甄姓出于帝舜后裔。

前说是帝舜在瓠子河滨帮助东夷部落人制造陶器,其子孙后人因职业、职官以“甄”为姓氏;这些甄氏后人,大都出于中山、河南这两郡的望族。后二说是周灭商后,封帝舜子商均后裔妫满于陈国(今河南淮阳),楚灭陈后,胡公妫满后裔陈通因忠于周天子而被赐甄姓,并授陶正之官于洛阳,其后人居于邯郸附近的中山国(郡)。

东汉与唐宋人的著述,有司马迁《史记》相关记载可考。今人胡尧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“舜耕历山,渔雷泽,陶河滨”的记载,在《中国姓氏寻根》里考证说:“由于舜仁义慈爱,所居之处人民纷纷前来归附,往往一年成村落,二年成城邑,三年成都市,因此他烧陶的地方很快形成一个城邑,叫做鄄城(在山东鄄城,古代甄、鄄通用)。舜有子孙留在鄄城任甄官,后来就成甄氏。”

对甄姓起源于帝舜,各地甄氏后人族谱也有记载:明万历年间进士黄淳为《广东甄氏族谱》序云:“甄氏之族,古谱谓舜陶于河滨,遂取甄陶之义,而以甄为氏,是甄之先祖系出虞姚,盖亦轩辕裔胄也。”山东鄄城县甄庄和鱼台县东甄庄保存明嘉靖年间编修之《甄氏族谱》记载:“陈胡公生二子,长名犀,袭爵于陈,为申公;申公早卒,次子皋羊代立为相公,后逊位于侄。周成王改封皋羊于甄为陶官,即陶甄故地,其后世便以甄为姓氏。”此说与《史记·陈杞世家》所记相契合,并提供可考线索:即帝舜血统胡公妫满的子孙,从河南陈地到鄄城陶甄故地,与帝舜先前“陶甄河滨”留下来的甄氏子孙汇合,从而构成了后来固定的甄姓。

根据史籍和谱牒的记载,可以合理推定:中华甄姓起源于帝舜,山东鄄城和河南淮阳乃甄姓之发祥地。

源流二:源于鲜卑族,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郁都甄氏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
南北朝是甄姓族群中流入外来基因的重要的历史时期。北魏孝文帝改华北近百个鲜卑族姓为汉姓,其中郁都甄氏改为甄氏。“郁都甄”乃“郁筑鞬”之异译,为东部鲜卑种姓,后来这支甄姓发展成为河南的望族。

源流三:源于满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
清朝初期,在满洲人、蒙古人、朝鲜人由相继出现了甄姓,形成了东北地区的甄姓的基础。

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

(1)、满族富森氏,亦称敷臣氏,满语为Fuse Hala,汉义“孳生的”,世居开原(今辽宁开原老城镇),后多冠汉姓为甄氏、珍氏等。

(2)、满族尼珠珲氏,亦称尼竺浑氏,满语为Nijuhun Hala,汉义“珍珠”,世居长白山区地,后多冠汉姓为甄氏、尼氏等。

地理分布:

宋朝时期,甄姓大约有近4万人,主要集中于山东,大约占甄姓总人口的42%。其次分布于湖南、陕西、浙江、河南等地。

明朝时期,甄姓大约有2万2千人,陕西为甄姓的第一大省,约占甄姓总人口的30%;其次分布于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南等省。

当代甄姓的人口大约有35万,为第二百三十位大姓姓氏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028%。自北宋以来1000年中,甄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∨形的态势。河北是甄姓的第一大省,大约占全国甄姓人口的43%。全国甄姓主要分布在河北、黑龙江、河南三省,大约占甄姓总人口的70%。其次分布在广东、山西、安徽、北京、山东、辽宁、湖北、天津等省市。

当代甄姓的分布和图谱表明:在冀京津、山东大部、豫皖苏北部、山西东部、内蒙古东北、黑龙江、吉林北部,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为0.1%以上,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.4%以上,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.2%,居住了大约59%的甄姓人。在吉林南部、辽宁、内蒙古中东部、山东东部、皖苏中部、鄂豫陕大部、山西西部、湘黔桂三省交界圈,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.05%—0.1%之间,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%,居住了大约21%的甄姓人群。

另据统计资料显示,现代中国甄姓人口不多,但播迁散居面很广。1988年3月,沛县、鱼台县甄姓合修族谱,范围竟及江苏、山东、安徽、河南、河北五省二十五县二百余村乡。河南嵩山地区甄姓人口达6万之众,遍布30余县市。此外,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省以及东北、西北地区均有甄姓人居住。

中山郡:《郡望百家姓》云:甄氏望出中山。战国时为中山国。秦代为巨鹿郡领地。汉高帝置中山郡,治所卢奴,在今河北省正定县。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,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。

还金堂:源出典故“甄彬还金”。

中山堂:因为甄氏的郡望为中山,所以得此堂号。

舜河堂:2006年由甄氏后人成立于美国纽约。

一、zhē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尚义及景县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陕西之韩城、湖北之老河口、湖南之芷江、安徽之泾县、广东之新会、云南之河口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鲜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:“音‘真’。虞舜陶甄河滨,因以为氏。”陶甄,即制作陶器。此当以技为氏,系出妫姓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“皋陶次子仲甄后。”此当以名为氏,系出偃姓。

3、又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“后魏郁都甄氏改为甄氏。”(按:今中华书局标点本《魏书·官氏志·校勘记》载:“《广韵》引《后魏书》‘都’作‘原’。诸姓氏书同。《魏书·常山王遵传》附见子素,称‘休屠,郁原等叛’,‘郁原’当是休屠部落名,疑即此‘郁原甄氏’,‘都’字涉上‘郁’字而讹。”谨录以备考。)望出中山、河南。汉代有甄邯,太子太保,其子甄丰,官司徒;又有甄宇;后魏有甄琛,车骑将军;唐代有甄济;明代有甄庸,南京兵部尚书。一音jiān,亦为姓。

二、jiān

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。其注云:“虞舜陶甄河滨,因以为氏。或音‘坚’。汉末太保甄邯,生丰,为司徒。著望中山。”一音zhēn。为现行姓氏。详见该条。

三、

甄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河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甄姓人口72%。

甄姓起源:

1、皋陶(亦名咎繇,虞舜时造律大臣)次子仲甄之后,以字为氏。

2、以技为氏。舜陶甄河滨,其后为氏。其先为虞舜作瓦之陶人,甄的本义为古代作瓦器之人。

3、北魏改郁都甄氏为甄氏。姚薇元考证,疑郁都甄乃郁築鞬之异译,乃东部鲜卑种也,故姓书曰“东夷姓”。

4、满族姓。

甄姓名人:

甄丰,汉时附王莽,拜更始将军,广新公。

郡望:河南、中山。

历史名人

甄姓古代名人

甄邯西汉,不详,中山无极(今河北无极),大司马、承新公

甄丰西汉、新朝(?一10),不详,更始将军、广新公

甄宇东汉,不详,北海安丘(今安丘西南),太子少傅

甄后三国,183-221,中山无极(今河北无极),文昭皇后

甄鸾北周,535―566,中山无极(今河北无极),数学家

甄彬南朝,梁,不详,中山(今河北定县),益州录事参军兼婢县令

甄琛北朝,北魏,不详,中山无极,侍中

甄密北朝,北魏,不详,中山无极,北徐州刺史

甄权唐朝,约541―643,许州扶沟(今河南扶沟),名医

甄立言唐朝,545—?,许州扶沟,名医

甄济唐朝,?—766,定州无极,文士

甄完明朝,1392-1465,浙江新昌,河南左布政使

甄谊明朝,西安,同知长沙府事

甄夫人三国,河北人,曹魏人,曹丕妻,即文昭甄皇后。

郡望

中山郡:《郡望百家姓》云:甄氏望出中山。战国时为中山国。秦代为巨鹿郡领地。汉高帝置中山郡,治所卢奴,在今河北省正定县。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,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。

还金堂:源出典故“甄彬还金”。

中山堂:因为甄氏的郡望为中山,所以得此堂号。

舜河堂:2006年由甄氏后人成立于美国纽约。

一、zhē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尚义及景县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陕西之韩城、湖北之老河口、湖南之芷江、安徽之泾县、广东之新会、云南之河口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鲜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:“音‘真’。虞舜陶甄河滨,因以为氏。”陶甄,即制作陶器。此当以技为氏,系出妫姓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“皋陶次子仲甄后。”此当以名为氏,系出偃姓。

3、又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“后魏郁都甄氏改为甄氏。”(按:今中华书局标点本《魏书·官氏志·校勘记》载:“《广韵》引《后魏书》‘都’作‘原’。诸姓氏书同。《魏书·常山王遵传》附见子素,称‘休屠,郁原等叛’,‘郁原’当是休屠部落名,疑即此‘郁原甄氏’,‘都’字涉上‘郁’字而讹。”谨录以备考。)望出中山、河南。汉代有甄邯,太子太保,其子甄丰,官司徒;又有甄宇;后魏有甄琛,车骑将军;唐代有甄济;明代有甄庸,南京兵部尚书。一音jiān,亦为姓。

二、jiān

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。其注云:“虞舜陶甄河滨,因以为氏。或音‘坚’。汉末太保甄邯,生丰,为司徒。著望中山。”一音zhēn。为现行姓氏。详见该条。

三、

甄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河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甄姓人口72%。

甄姓起源:

1、皋陶(亦名咎繇,虞舜时造律大臣)次子仲甄之后,以字为氏。

2、以技为氏。舜陶甄河滨,其后为氏。其先为虞舜作瓦之陶人,甄的本义为古代作瓦器之人。

3、北魏改郁都甄氏为甄氏。姚薇元考证,疑郁都甄乃郁築鞬之异译,乃东部鲜卑种也,故姓书曰“东夷姓”。

4、满族姓。

甄姓名人:

甄丰,汉时附王莽,拜更始将军,广新公。

郡望:河南、中山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zhē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尚义及景县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陕西之韩城、湖北之老河口、湖南之芷江、安徽之泾县、广东之新会、云南之河口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鲜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:“音‘真’。虞舜陶甄河滨,因以为氏。”陶甄,即制作陶器。此当以技为氏,系出妫姓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“皋陶次子仲甄后。”此当以名为氏,系出偃姓。

3、又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“后魏郁都甄氏改为甄氏。”(按:今中华书局标点本《魏书·官氏志·校勘记》载:“《广韵》引《后魏书》‘都’作‘原’。诸姓氏书同。《魏书·常山王遵传》附见子素,称‘休屠,郁原等叛’,‘郁原’当是休屠部落名,疑即此‘郁原甄氏’,‘都’字涉上‘郁’字而讹。”谨录以备考。)望出中山、河南。汉代有甄邯,太子太保,其子甄丰,官司徒;又有甄宇;后魏有甄琛,车骑将军;唐代有甄济;明代有甄庸,南京兵部尚书。一音jiān,亦为姓。

二、jiān

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。其注云:“虞舜陶甄河滨,因以为氏。或音‘坚’。汉末太保甄邯,生丰,为司徒。著望中山。”一音zhēn。为现行姓氏。详见该条。

三、

甄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河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甄姓人口72%。

甄姓起源:

1、皋陶(亦名咎繇,虞舜时造律大臣)次子仲甄之后,以字为氏。

2、以技为氏。舜陶甄河滨,其后为氏。其先为虞舜作瓦之陶人,甄的本义为古代作瓦器之人。

3、北魏改郁都甄氏为甄氏。姚薇元考证,疑郁都甄乃郁築鞬之异译,乃东部鲜卑种也,故姓书曰“东夷姓”。

4、满族姓。

甄姓名人:

甄丰,汉时附王莽,拜更始将军,广新公。

郡望:河南、中山。

堂号

中山郡:《郡望百家姓》云:甄氏望出中山。战国时为中山国。秦代为巨鹿郡领地。汉高帝置中山郡,治所卢奴,在今河北省正定县。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,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。

还金堂:源出典故“甄彬还金”。

中山堂:因为甄氏的郡望为中山,所以得此堂号。

舜河堂:2006年由甄氏后人成立于美国纽约。

一、zhē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尚义及景县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陕西之韩城、湖北之老河口、湖南之芷江、安徽之泾县、广东之新会、云南之河口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鲜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:“音‘真’。虞舜陶甄河滨,因以为氏。”陶甄,即制作陶器。此当以技为氏,系出妫姓。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“皋陶次子仲甄后。”此当以名为氏,系出偃姓。

3、又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“后魏郁都甄氏改为甄氏。”(按:今中华书局标点本《魏书·官氏志·校勘记》载:“《广韵》引《后魏书》‘都’作‘原’。诸姓氏书同。《魏书·常山王遵传》附见子素,称‘休屠,郁原等叛’,‘郁原’当是休屠部落名,疑即此‘郁原甄氏’,‘都’字涉上‘郁’字而讹。”谨录以备考。)望出中山、河南。汉代有甄邯,太子太保,其子甄丰,官司徒;又有甄宇;后魏有甄琛,车骑将军;唐代有甄济;明代有甄庸,南京兵部尚书。一音jiān,亦为姓。

二、jiān

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。其注云:“虞舜陶甄河滨,因以为氏。或音‘坚’。汉末太保甄邯,生丰,为司徒。著望中山。”一音zhēn。为现行姓氏。详见该条。

三、

甄姓分布: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河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甄姓人口72%。

甄姓起源:

1、皋陶(亦名咎繇,虞舜时造律大臣)次子仲甄之后,以字为氏。

2、以技为氏。舜陶甄河滨,其后为氏。其先为虞舜作瓦之陶人,甄的本义为古代作瓦器之人。

3、北魏改郁都甄氏为甄氏。姚薇元考证,疑郁都甄乃郁築鞬之异译,乃东部鲜卑种也,故姓书曰“东夷姓”。

4、满族姓。

甄姓名人:

甄丰,汉时附王莽,拜更始将军,广新公。

郡望:河南、中山。

展开全部收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