闾
[ lǘ ]
读音:lǘ
拼音:lv
简繁:閭
五笔:ukkd
五行:金
部外:暂无
五笔:ukkd
笔画:9画
吉凶:暂无
仓颉:暂无
结构:半包围
郑码:暂无
四角:暂无
区位:6744
统一码:95FE
异体字:閭
英汉互译:暂无
笔顺:点、竖、横折钩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
笔顺演示丘
[ qiū ]
读音:qiū
拼音:qiu
简繁:丘
五笔:RGD
五行:木
部外:暂无
五笔:RGD
笔画:5画
吉凶:吉
仓颉:OM
结构:独体
郑码:PDA
四角:72102
区位:3980
统一码:4E18
异体字:㐀,㘳,丠,坵,邱
英汉互译:hill,elder,empty,a name
笔顺:撇、竖、横、竖、横
笔顺演示百家姓排名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1603 | 2018年 | 无 | 2014年 | 无 |
2013年 | 无 | 2007年 | 无 | 2006年 | 无 |
1995年 | 无 | 1987年 | 无 | 1982年 | 无 |
明朝 | 无 | 元朝 | 无 | 宋朝 | 无 |
北宋 | 438 |
起源
闾丘姓主要源自:姜姓。
闾丘姓起源一
源于地名,出自春秋时期邾国闾丘邑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在史籍《尚友录》中记载:“邾国闾丘氏食邑于闾丘”,说明闾丘是“以邑为氏”的。实际上,春秋后期,在邾国(今山东济宁邹城)境内的闾丘邑,原为齐国之地,周简王姬夷十四年(晋悼公姬周元年,齐灵公姜环十年,公元前572年)爆发的晋攻齐之战中,其地为邾国乘乱所占。
周灵王十九年(鲁襄公姬午十九年,邾悼公曹华三年,公元前553年),邾国君主邾悼公居然出兵去偷袭强邻鲁国,但很快即被鲁国的报复还击打得惨败。后来居于闾丘邑的一位邾国大夫则叛逃到了鲁国,并将其所辖的邾国漆邑、闾丘邑奉献于鲁襄公,之后成为鲁国大夫。至于是哪一位邾国大夫,在史籍书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(公元前551年)中有明确记载:“春闰正月,邾庶其以漆、闾丘来奔。”杜预注:“庶其,邾大夫,以邾邑漆、闾丘奔鲁,故言窃邑畔君以要利也。”从地理位置分析,近代学者杨伯骏在《春秋左传注》中指出,古漆邑在今山东省邹县的东北部,而闾丘邑又在漆邑东北十里,因此其大致在今东曹村至西朱村一带。在成为鲁国的漆城后,闾丘之地则被并入漆邑,在《左传》中后来仅记载“城漆,有闾丘亭”。
居住在闾丘之地的住民中,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,称闾丘氏,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闾氏、丘氏者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不过,闾丘住民中或为莒国人、或为邾国人、或为齐国人、或为鲁国人,姓源繁复,不可一论。
闾丘姓起源二
源于姜姓,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婴的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春秋时期,齐国有个闾丘邑(今山东济宁邹城东曹村至西朱村一带),原为莒国西部边境之地,周定王姬瑜十一年(齐顷公姜无野三年,公元前596年),齐顷公发动了一系列针对莒国的战争,其地为齐国所夺。婴,公元前?~前542年待考,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,据说他文武全才,食邑在闾丘,因此称闾丘婴。
周灵王二十四年(齐庄公姜购六年,公元前548年)农历5月,齐庄公被大夫崔杼所杀,5月19日,崔杼立齐庄公同父异母弟姜杵臼为君,是为齐景公。崔杼城为齐景公的辅相,执掌朝政,以大夫庆封为左相。当时齐国太史记载“崔杼弑其君”,崔杼大怒,杀太史。太史之弟接着这样写,也被杀。另一弟仍然这样写,又被杀。又有一弟继续这样写,崔杼没办法了,就只好由他去了。弑君事件发生之后,齐国大夫闾丘婴用车子的帷幕将妻子包捆起来,装上车,和另一名大夫申鲜虞乘车逃走。申鲜虞把闾丘婴之妻推下车,然后说:“国君昏昧不能纠正,危险不能救援,死了不能跟着死,只知道藏匿自己所爱的人,那还有谁会接纳我们?”他们走到弇中(今山东临淄)狭道,准备住下来。闾丘婴说:“崔氏、庆氏恐怕在追我们。”申鲜虞说:“狭路上一对一,谁能让我们害怕?”于是他们就住下来,头枕着马鞍睡觉。醒来后,先喂饱马然后吃饭,再套上马走路。走出弇中,申鲜虞对闾丘婴说:“现在要快赶马,崔氏、庆氏人多,难以抵挡。”二人遂逃奔到鲁国。当年夏季,晋平公姬彪召集鲁、宋、卫、郑、曹、莒、邾、滕、杞、邾等国诸侯在夷仪(今山东聊城)开会,然后一同率兵伐齐国,以作为对齐庄公曾经伐晋国的报复。齐国人无法抵抗这么多的诸侯联军,就用齐庄公被杀之事向晋国解释,并派大夫隰鉏请求媾和,左相庆封也来到诸侯军中。齐国奉送的奴隶都男男女女分开列、捆绑,并把齐国宗庙祭器和乐器送给晋平公,从晋国的六卿、五吏、三十个师的将领、各部门主管、属管和留守的人都赠送给大笔财礼,晋平公这才答应了齐国的请求,并派叔向通告诸侯。
周灵王二十七年(齐景公姜杵臼三年,公元前545年),左相庆封通知逃亡者返国,闾丘婴也回到了齐国,受到庆封的重用,后曾率齐军围攻据卢邑反叛的高竖。后来,公孙虿执掌齐国国政,他怀疑闾丘婴为原左相庆封一族之党,恐其于己不利,因此在周景王姬贵三年(齐景公六年,鲁襄公姬午三十一年,公元前542年)故意派闾丘婴领兵去伐鲁国。鲁襄公当然十分愤怒,派使臣到齐国责问其故,公孙虿就借机加罪于闾丘婴,然后将其杀掉。随后,其族人皆被迫出奔莒国,之后分散四方。
在闾丘婴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,称闾丘氏,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闾氏、丘氏者,皆世代相传至今。在战国时期,齐宣王田辟疆执政时期属下有著名的大夫闾丘卬、闾丘光,皆闾丘婴的后裔子孙。闾丘氏族人大多尊奉闾丘婴为得姓始祖。
闾丘氏复姓是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,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八位门阀。
闾丘氏族人早期活动于山东地区,汉、唐之际在今河南省北部形成望族,以顿丘郡为郡望。唐、宋时期,陕西、河南均有闾丘氏族人的活动踪迹。如今北京、上海、日本等地有少量闾丘氏族人分布。
邾国的地理位置在现今的山东省邹城市、滕州市等鲁南一带,以邹城市为主。首都“邾”位于现今的山东省曲阜东南方的南陬村。按史书记载,曹安(颛顼的后代)为陆终第五子。周武王时,封其后裔曹挟于邾,且为附庸,建立邾国。所以,邾国为曹姓国,其爵位为子爵。西周时期,因为邾国长期受到鲁国压迫,后来一度投靠晋国以求庇护。至鲁穆公在位时,邾国改称邹国,降为附庸。春秋时期,春秋时期,邾国逐渐强大,称“邾娄”。后来,邾国为楚宣王所灭。最后邾国约在战国中期灭亡。(按《世本》的说法邾国为齐所灭,但按地理位置而言邾国较有可能亡于楚。但及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史料显示邾国亡于何国、何时。而最后关于邾国的记载见于《孟子·滕文公》。)
顿丘郡:汉朝初期置顿丘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。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(丙戌,公元266年),治所在顿丘(今河南清丰),下领四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、濮阳、内黄、南乐、范县等地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。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,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。
邾国:一称邹国、邾国郡,商、周时期古国名,其时领地在今山东邹县一带。春秋时期楚国灭邾国,迁其国君至今湖北黄冈一带,遂称其地为邾邑。秦朝时期在该地设邾县,东晋朝末期被废黜不再。
邾郡堂:以国立堂。
顿丘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闾丘(閭丘)lǘ qiū
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并注其源:
1、其据《世本》云:“齐闾丘婴之后。”
2、其据《从征记》云:“闾丘本邾地,食邑。於此,因以为氏。”或作“闾邱”。汉代有闾丘·卿;唐代有闾丘·晓、闾丘·方远;宋代有闾丘·孝终、闾丘·昕。
二、闾丘(閭丘)
闾丘姓分布:北京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。
闾丘姓起源:
1、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公族有闾丘氏。一说,齐大夫闾丘婴之后。
2、系自曹姓。春秋时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,故以命氏,见《尚友录》。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北漆乡东北10里闾丘乡。
闾丘姓名人:
闾丘息。春秋时人,能军,见《临淄县志》。闾丘玉,明时瑞州推官。
郡望:齐郡。
变化:
1、一作〔闾邱〕。
2、后有省文改为单姓闾氏者。
历史名人
闾丘姓古代名人
闾丘先生春秋,著名春秋时期齐国隐士。齐桓公在社山打猎,和十二位父老慰劳桓公,桓公为他们免租免役,他未加致谢,且要桓公赐以富贵寿考。说:“选良吏,平法度,臣得寿矣;赈之以时,臣得富矣;令少敬长,臣得贵矣。”桓公听取其主张,与管仲谨修政教,终成霸业。
闾丘卬战国,著名战国时期齐国大夫。年十八岁时,在路上拦住齐宣王,以家贫亲老,要求担任小吏。齐宣王认为他年纪小,不许。闾丘卬遂指出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年轻者和年老者各有其优点和不足,还强调齐宣王身边有谗人,最终被齐宣王任用。
闾快战国,号闾丘子;魏国人。著名战国时期阴阳学家。齐国大夫闾丘婴之后。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的记载,闾丘子曾著书十三篇,惜已亡佚不再。
闾丘冲西晋(公元?~311年待考),字宾卿;高平人。著名西晋诗人。性通达,好音乐,清平有鉴识,博学有文义,王衍誉之为“高才”。曾任太傅长史。晋太安二年,为散骑常侍,奉惠帝命至成都王兵营劳军。晋怀帝执政时期任尚书、光禄勋。后在“永嘉之乱”中遇害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有集二卷,已佚。今存《三月三日应诏诗》二首、《招隐诗》一首,载《艺文类聚》、《初学记》;另有《武悼杨皇后服议》一篇,载《晋书·礼志》。
闾丘均唐朝,益州成都人。著名唐朝文学家。唐景龙中,安乐公主荐为太常博士。唐景龙四年,安乐公主被诛,闾丘均也被贬为循州司仓。唐九征出镇云南,召为管记,南中碑碣,多出其手。陈子昂卒后,他以文章著称。杜甫《赠蜀僧闾丘师兄》云:“世传闾丘笔,峻极逾昆仑。” 闾丘均原著有集,已佚。
闾丘晓唐朝(公元-757年待考),籍贯待考。著名唐朝大臣。为人愎戾,好独任己。唐至德元年出任毫州刺史,杀诗人王昌龄。唐至德二年,睢阳围急,河南节度使张镐传檄闾丘晓引兵出救,闾丘晓逗留不进。镐至,睢阳已陷,镐怒,将戮之。闾丘晓云:“有亲,乞贷余命。” 镐曰:“王昌龄之亲,欲与谁养。”遂杖杀闾丘晓。
闾丘胤唐朝,著名唐朝大臣、诗人。闾丘胤师礼寒山子。唐玄宗先天元年,台州刺史闾丘胤,到任抵达达台州州治临海县后,安顿好眷属,众官接风刚结束,他便带着随从匆匆地往天台县国清寺,寻访寒山子去了。闾丘胤为何要如此匆忙呢?因为离开京城长安就任时,遇到国清寺高僧丰干禅师说
闾丘方远唐末五代(公元?-902年待考),字大方;舒州宿松。著名唐末五代时期道士。十六岁时便通经史,学《易》于庐山陈元晤。二十九岁时,问大丹于香林左元泽,复诣仙都山隐真岩事刘处静,学修真出世之术。三十四岁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。据称得真文秘诀。闾丘方远在守一行气之暇,笃好子史群书,常自言葛稚川、陶贞白吾之师友也。铨释《太平经》为三十篇,备尽枢要,将卷帙浩繁之《太平经》精选节录为简明读本,名之曰《太平经钞》。唐景福二年,钱塘彭城王钱霮笼络高道,访方远于余杭大涤洞,筑室宇以居之。钱霮在所撰《天柱观记》中,赞扬闾丘方远“实紫府之表仪,乃清都之辅弼”。为此,唐昭宗李晔降诏褒异,并颁命服,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,由是显闻吴楚。南唐沈汾在《续仙传》中记载称
闾丘孝终北宋,字公显;吴县人。著名北宋朝大臣。曾在黄州任太守。其时,苏东坡在京城做官,因写诗讪谤朝政,贬到黄州去任团练副使。苏东坡到黄州以后,在闾丘孝终手下任职,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友谊。闾丘孝终为官清廉,为人正直,他知道苏轼才高八斗,是个饱学之士,并没有打击、排挤他,而是很敬重他,凡有宴会和交际活动,总要请苏轼一起出席。闾丘孝终常在黄州筑栖霞楼邀请文人墨客饮酒赋诗,苏轼也常常与会。为此,苏轼与闾丘孝终交往甚密,友谊深厚。苏轼官余之暇,在黄州东坡找一块空地,莳花种菜,以作消遣,由此自号“东坡居士”。后来,闾丘孝终辞官回苏,居住在一条小巷里,小巷之名即用他的姓氏命名,称“闾丘坊”。此巷名至今仍用,位于苏州市人民路因果巷北。苏轼喜欢游历名山大川,借以激发诗兴。他到苏州游过虎丘以后,被虎丘优美的风景所吸引,所陶醉。他写过一首《虎丘诗》,长达二十八行,有句云:“入门无平地,石路穿细岭。阴风生涧壑,古木翳潭井。湛卢谁复见,秋水光耿耿……”极力赞美虎丘之幽美。而闾丘孝终也常常由得苏轼去游历。苏东坡曾说过:“过姑苏,不游虎丘,不谒闾丘,为二欠事”。这就是“到苏州不游虎丘,乃憾事也”的出典所在。后来苏东坡来苏州,总要去看望告老还乡的闾丘孝终。
闾丘观宋朝,字民表;浙江丽水人。著名两宋朝将领。宋靖康初年,曾率部到婺州,及还,遇宋高宗赵构渡江,遂领兵勤王,护送至临安。后心历九任,官至武翼大夫。闾丘昕:(生卒年待考),字逢辰;浙江丽水人。著名南宋朝大臣。举进士入仕,为义乌令,政绩卓著,历监察御史、吏部侍郎。
闾丘宾用南宋,著名南宋朝隐士。宋朝孝廉,隐居吴市,靠耕种赡养双亲。为人正廉不污,好学能诗,好吟咏。
闾丘婴春秋,齐国大夫
郡望
顿丘郡:汉朝初期置顿丘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。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(丙戌,公元266年),治所在顿丘(今河南清丰),下领四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、濮阳、内黄、南乐、范县等地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。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,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。
邾国:一称邹国、邾国郡,商、周时期古国名,其时领地在今山东邹县一带。春秋时期楚国灭邾国,迁其国君至今湖北黄冈一带,遂称其地为邾邑。秦朝时期在该地设邾县,东晋朝末期被废黜不再。
邾郡堂:以国立堂。
顿丘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闾丘(閭丘)lǘ qiū
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并注其源:
1、其据《世本》云:“齐闾丘婴之后。”
2、其据《从征记》云:“闾丘本邾地,食邑。於此,因以为氏。”或作“闾邱”。汉代有闾丘·卿;唐代有闾丘·晓、闾丘·方远;宋代有闾丘·孝终、闾丘·昕。
二、闾丘(閭丘)
闾丘姓分布:北京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。
闾丘姓起源:
1、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公族有闾丘氏。一说,齐大夫闾丘婴之后。
2、系自曹姓。春秋时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,故以命氏,见《尚友录》。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北漆乡东北10里闾丘乡。
闾丘姓名人:
闾丘息。春秋时人,能军,见《临淄县志》。闾丘玉,明时瑞州推官。
郡望:齐郡。
变化:
1、一作〔闾邱〕。
2、后有省文改为单姓闾氏者。
姓氏源流
一、闾丘(閭丘)lǘ qiū
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并注其源:
1、其据《世本》云:“齐闾丘婴之后。”
2、其据《从征记》云:“闾丘本邾地,食邑。於此,因以为氏。”或作“闾邱”。汉代有闾丘·卿;唐代有闾丘·晓、闾丘·方远;宋代有闾丘·孝终、闾丘·昕。
二、闾丘(閭丘)
闾丘姓分布:北京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。
闾丘姓起源:
1、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公族有闾丘氏。一说,齐大夫闾丘婴之后。
2、系自曹姓。春秋时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,故以命氏,见《尚友录》。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北漆乡东北10里闾丘乡。
闾丘姓名人:
闾丘息。春秋时人,能军,见《临淄县志》。闾丘玉,明时瑞州推官。
郡望:齐郡。
变化:
1、一作〔闾邱〕。
2、后有省文改为单姓闾氏者。
堂号
顿丘郡:汉朝初期置顿丘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。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(丙戌,公元266年),治所在顿丘(今河南清丰),下领四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、濮阳、内黄、南乐、范县等地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。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,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。
邾国:一称邹国、邾国郡,商、周时期古国名,其时领地在今山东邹县一带。春秋时期楚国灭邾国,迁其国君至今湖北黄冈一带,遂称其地为邾邑。秦朝时期在该地设邾县,东晋朝末期被废黜不再。
邾郡堂:以国立堂。
顿丘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闾丘(閭丘)lǘ qiū
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并注其源:
1、其据《世本》云:“齐闾丘婴之后。”
2、其据《从征记》云:“闾丘本邾地,食邑。於此,因以为氏。”或作“闾邱”。汉代有闾丘·卿;唐代有闾丘·晓、闾丘·方远;宋代有闾丘·孝终、闾丘·昕。
二、闾丘(閭丘)
闾丘姓分布:北京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。
闾丘姓起源:
1、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公族有闾丘氏。一说,齐大夫闾丘婴之后。
2、系自曹姓。春秋时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,故以命氏,见《尚友录》。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北漆乡东北10里闾丘乡。
闾丘姓名人:
闾丘息。春秋时人,能军,见《临淄县志》。闾丘玉,明时瑞州推官。
郡望:齐郡。
变化:
1、一作〔闾邱〕。
2、后有省文改为单姓闾氏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