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jìng ]

读音:jìng

拼音:jing

简繁:靖

五笔:UGEG

五行:金

部外:暂无

五笔:UGEG

笔画:13画

吉凶:吉

仓颉:YTQMB

结构:左右

郑码:SUCQ

四角:05127

区位:3024

统一码:9756

异体字:靖,靖

英汉互译:pacify,appease,calm,peaceful

笔顺:点、横、点、撇、提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横

笔顺演示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545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430
1995年456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

起源

靖姓主要源自:姬姓、妫姓。

靖姓靖姓起源一

源于姬姓,出自西周王朝公族单靖公之后,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。据《广韵·静》、《通志·氏族略》等史籍记载:“靖氏,单靖公之后,以谥为氏,一云,齐田氏之族,靖郭君之后。”单靖公,为西周王朝中的著名贤哲,甚受诸侯国人的敬重。例如,据典籍《国语·周语》中记载:“晋羊舌肸聘于周,发币于大夫及单靖公。靖公享之,俭而敬,宾礼赠饯,视其上而从之,燕无私,送不过郊,语说。单之老送叔向,叔向告之曰:‘异哉!吾闻之曰:一姓不再兴。今周其兴乎!其有单子也。昔史佚有言曰:且其语说,之盛德也。其诗曰:其类维何?室家之壸。君子万年,永锡祚胤。’类也者,不忝前哲之谓也。壸也者,广裕民人之谓也。万年也者,令闻不忘之谓也。胤也者,子孙蕃育之谓也。单子朝夕不忘成王之德,可谓不忝前哲矣。膺保明德,以佐王室,可谓广裕民人矣。若能类善物,以混厚民人者,必有章誉蕃育之祚,则单子必当之矣。单若有阙,必兹君之子孙实续之,不出于他矣。”叔向论单靖公一节文字颇长,而结构极为严整:以“昔史佚有言曰”、“且其语说《昊天有成命》”、“《诗》曰”,引了三段议论,每段议论结构又完全一致。显然,叔向本要论单靖公,却先引其《大雅·既醉》四句,且随文而释,罩向了单靖公之德。叔向对单靖公引用的诗句逐字逐句作了解释,以解周有单靖公,有文王、武王之志,周必兴盛。后来叔向对其诗句的解释,还被汉朝时期著名文豪毛亨所采用。

单靖公逝世后,东周王朝赐其谥号为“靖”,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谥号为姓氏者,称靖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靖姓靖姓起源二

源于妫姓,出自春秋时陈厉公之子敬仲之后靖郭君,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。春秋时期,陈敬仲逃到齐国之后,齐桓公安置了他,并赐其田地居邑,他指田为姓,以谢齐公。数代之后,田氏族人“以田代姜”,把持了齐国,史称齐田氏之族。靖郭君,即田婴,是齐威王之子,封于薛地。他喜欢养士,门下有众多门客,在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重要人物。他在著名典籍《战国策》中有记载:“靖郭君将城薛,客多以谏。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。齐人有请者曰:‘臣请三言而已矣!益一言,臣请烹。’靖郭君因见之。客趋而进曰:‘海大鱼。’因反走。君曰:‘客有于此。’客曰:‘鄙臣不敢以死为戏。’君曰:‘亡,更言之。’对曰:‘君不闻大鱼乎?网不能止,钩不能牵,荡而失水,则蝼蚁得意焉。今夫齐,亦君之水也。君长有齐阴,奚以薛为?夫齐,虽隆薛之城到于天,犹之无益也。’君曰:‘善。’乃辍城薛。”

用白话解释,就是:

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,因为这样会引起齐国君王的猜疑,于是有不少门客去谏阻他。田婴一意孤行,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。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,他保证说:“我只说三个字就走,要是多一个字,愿意领受烹杀之刑。”田婴感到好奇,便接见了他。那门客快步走到田婴跟前,说:“海大鱼。”然后转身就走。田婴莫名其妙,赶忙问:“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?”门客说:“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!”田婴说:“不碍事的,先生请讲!”那门客这才回答道:“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?鱼网、钓钩都对它无能为力。但一旦大鱼因为得意忘形而离开了水,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。以此相比,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‘水’。如果您永远拥有齐国,要薛城有什么用呢?但您如果失去了齐国,即使将薛城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,又有什么作用呢?”田婴恍然大悟,称赞说:“对。”于是停止了筑城之事。靖郭君田婴的后裔子孙中,有孟尝君,还有以其谥号“靖郭”为姓氏者,称靖郭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靖氏、郭氏。另外,在清朝初年,有一支陈敬仲的敬氏后裔在清朝初期,因不满清朝的统治,将敬氏改为静氏,“静”字从右往左念为“争-青”,意在征伐清朝之意。而又有一支敬氏族人则在清朝初期,为取悦满清王朝,改姓为靖氏,“靖”字从左往右念为“立-青”,意在拥立清朝之意。两支敬氏族人因政治立场的不同而彻底分道扬镳,故现在出自敬氏的有静氏和靖氏两个姓氏,却都源于陈氏。

注:另有一说,在清朝初期山东有兄弟两人,一人精文,一人通武。习文者被清高宗爱新觉罗·弘历(乾隆大帝)赐静氏,习武者则被赐靖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靖姓靖姓起源三

源于满族,出自古女真族景佳氏部落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满族景佳氏,亦称靖佳氏,满语为Ginggiya Hala,世居辽阳(今辽宁辽阳),后改汉字单姓为靖氏、景氏。迄今为止,《红楼梦》已经发现的脂批抄本共有十二种,其中甲戌(公元1754年)本、己卯(公元1759年)本、庚辰(公元1760年)本、有正(戚序)本和脂稿本等五种已有影印本行世;甲辰(公元1784年)本、蒙府本、南图本、吴(晓铃)藏本和郑(振铎)藏本等五种均保存在国内。脂亚本虽流落国外,但有翔实的记录文字可以稽考;唯独在南京靖家发现的靖本犹如昙花一现,旋即迷失,至今还是有名无实,成为红学史上又一个未解之谜。“靖藏本”当年的藏书人叫靖应鹍,为满洲旗人,祖籍辽阳。靖氏祖先于清初入关,清乾、嘉时期从北京迁到扬州,后来家境败落,清末又从扬州迁到南京。靖本《红楼梦》在靖家有百年以上的历史,然而几代人当时不懂得书的价值,从来没有重视过它。

1959年夏天,毛国瑶在靖家阁楼上发现了这本《红楼梦》,借阅并摘抄了150条批语。几个月之后,他就将抄本还给靖家了。1964年的一天,毛国瑶看见《文学评论》俞平伯的文章,便致函俞平伯,告以“靖藏本”情况。俞平伯兴奋异常,便去信靖应鹍之子靖宽荣求见其书,毛国瑶亦去靖家询问这部《红楼梦》抄本,却已经找不到了。由此可知,其抄本的失落时间大概在特定情况下的1959~1964年之间。

靖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,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,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七十六位,以襄阳、辽阳为郡望。

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靖氏后裔主要分布于陕、甘、豫等地。今山东省的临沭县、枣庄市靖庄、济南市、章丘市,黑龙江省的鸡西市、海伦市,湖北省的襄樊市双沟镇张家集镇东何营、梁咀,河南省的郑州市、唐河县靖店、荥阳市、许昌市长葛县西刘村,天津市的宝坻区,河北省的沧州市盐山县、定州市、保定市、邯郸市,江苏省的南京市明远里、徐州市,福建省的厦门市,安徽省的桐柏县,台湾省的台南市、莲花县等地,均有靖氏族人分布。

襄阳郡:东汉朝建安十三年(戊寅,公元198年)分南郡、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,治所在襄阳(今湖北襄樊襄城区),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、南漳县、宜城县、当阳县、远安县等一带,治所在襄阳(今湖北襄樊襄城区)。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。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,西魏改为襄州。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。唐朝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,改为襄州,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、安养、汉南、义清、南漳、常平六县。州置山南道行台,统交、广、安、黄、寿等二百五十七州。唐朝武德五年(壬午,公元622年)撤酂州,以阴城、谷城二县来属于。唐朝武德七年(甲申,公元624年)罢行台为都督府,督襄、邓、唐、均、淅、重七州。唐朝贞观元年(丁亥,公元627年)废重州,以荆山县来属于。唐朝贞观六年(壬辰,公元632年)废都督府。唐朝贞观八年(甲午,公元634年)废鄀州,以率道、乐乡二县来属于。又撤常平入襄阳,撤阴城入谷城,撤南津入义清,撤汉南入率道。唐朝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改为襄阳郡。唐朝天宝十四年(乙未,公元755年)置防御使。唐朝乾元元年(甲午,公元874年)复为襄州。唐朝上元二年(乙亥,公元675年)置襄州节度使,领襄、邓、均、房、金、商等州,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;辖领襄阳、邓城、谷城、义清、南漳、乐乡诸县。以后襄阳为历朝郡、州、道、府之治所。

辽阳郡:即今辽宁省的辽阳市,名称始于小辽水,“水北曰阳”。汉朝时期,辽阳因地处小辽水之北,敛名辽阳。辽阳是辽宁省最古老的城市。辽阳市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,治所在襄平。历经秦、汉、三国时期,均属幽州辽东郡的辖地。西晋时期属平州辽东郡。东晋时期的前燕、前奏、后燕等建立割据政权,仍属辽东郡。从北燕经南北朝到隋朝时期,被高句丽割据。唐朝时期属安东都护府。辽过时期属东京道辽阳府。金过时期属东京路辽阳府。元朝至元六年(公元1279年)属东京总管府。元至元二十五年(公元1298年)属辽阳行省。明朝洪武八年(公元1375年)起属辽东都司。努尔哈赤建后金政权于天命六年(公元1621年),在辽阳境建东京城为首都。清朝康熙四年(公元1665年)称辽阳州属奉天府。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属奉天省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改辽阳州为辽阳县,属奉天省辽沈道。日寇侵占期间,属奉天省辽阳县。**占领时期仍沿用旧制。1949年后实行市、县分治,属辽东省。1954年划归辽宁省。1958年市县合并为辽阳市,属鞍山市。1961年市县分抬,仍属鞍山市。1966年改为辽宁省辖市。1968年市县合并为辽阳市,仍为省辖市。

襄阳堂:以望立堂。

辽阳堂:以望立堂。

明远堂:满族靖氏(景佳氏)堂号,祖籍辽阳,自传先祖景佳氏以军功被清帝赐汉姓“靖”,后因放南迁至扬州,在民国初年从扬州迁至南京浦口,以所居住街区名称取名“明远里”,即据其堂名而得称,沿用至今末改。

一、jìng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鱼台、东平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阳泉,湖北之武昌、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单靖公之后,以谥为氏。”单,周畿内国,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,此当系出姬姓。

2、又曰:“一云齐田氏之族,靖国君之后。”齐田氏,乃舜帝后裔,妫姓;靖郭君乃齐威王少子田婴封号。此以祖辈封号为氏,系出妫姓,或云出自田氏。隋代有靖德玄;唐代有靖君亮;金代有靖安民,永兴人,封易水公;明代有靖宣,抚州道判;又有靖洪,鸿胪寺卿;又有靖四方,永州同知;清代有靖道谟(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靖道谔”),黄冈人,康熙丙戌进士。

二、

靖姓分布:分布较广,尤以湖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靖姓人口48%。

靖姓起源:

1、战国时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(故城在今山东滕县南),号靖郭君,其后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
2、单,春秋时小国,周畿内国,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。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。

靖姓名人:

靖德元,隋时人。靖安民,金时永兴人,知德兴府,行中路西路元帅府事,封易水公。

郡望:中山、临海、齐郡。

历史名人

靖姓古代名人

靖德玄隋朝,著名大臣。

靖君亮唐朝,著名官吏。

靖延唐朝,著名官吏。唐朝时期迳州(今甘肃平凉迳川)别驾,即迳州刺使的辅佐官。

靖长官唐末五代,得道不死。唐朝显德末年,进士贾颙于九仙山遇靖长官,其行若奔马,知其异,拜而求道,取箧中所遗沈水香焚之。靖长官曰:“此香全类斜光下等六天所种芬陀利华。汝有道骨而俗缘未尽。”因授炼仙丹一粒,以柏子为粮,健康长寿。

靖屿五代,著名官吏。

靖安民金国,著名将领。靖安民起初隶属苗道润部下。苗道润逝世后,靖安民代领其部众。,公元1219年,靖安民任中都西路经略使,统领易州以西。,公元1220年,靖安民又权掌元帅左监军,行中都西路元帅府事。封易水公。管领涿州、易州、安肃、保州、君氏川、季鹿、三保河、北江、矾山寨、青白口、朝天寨、水谷、懽谷、东安寨等地。后晋封易水公。

靖宣明朝,著名官吏。明洪武年间抚州道判。

靖举明朝,著名官吏。明弘治年间训导。

靖希贤明朝,著名官吏。明朝正德年间河间县知县。

靖洪明朝,著名大臣。明朝鸿胪寺卿。

靖四方明朝,著名官吏。明朝永州同知。

靖道谟清朝,著名官吏。清朝康熙丙戍年间进士。

靖文祥民国时期,著名将领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9期,少将。

靖文福中共地下党员。毕业于东北讲武堂,张学良副官,负责机密档案,1944年-1946年左右牺牲。

靖姓近代名人

靖文福中共地下党员。毕业于东北讲武堂,张学良副官,负责机密档案,1944年-1946年左右牺牲。

靖德全东北大学教授,在矿山机械、重型机械和自动化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。解放前就任教于东北大学(东北工学院),为学严禁,目前许多大学机械类书籍都有他的学术贯穿其中,具体事迹查阅东北大学志。

靖德伟(公元1938年~今),铁路工程师,1961年毕业于锦州铁路运输学校,靖文福长子,为边疆铁路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靖德安(公元1939年~今),靖文祥长子,抚顺机械厂工程师。

靖树森(公元1921年~1994年),山东长清纸坊人。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师政委。抗日战争时期在长清县一带武工队和县大队打游击(任指导员),后参加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(任教导员),在抗美援朝时期转为铁道兵。回国后历任铁道兵某师团政委、师政治部主任、师政委。58年被授上校军衔。病逝前在北京总政第一干休所离休。

郡望

襄阳郡:东汉朝建安十三年(戊寅,公元198年)分南郡、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,治所在襄阳(今湖北襄樊襄城区),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、南漳县、宜城县、当阳县、远安县等一带,治所在襄阳(今湖北襄樊襄城区)。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。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,西魏改为襄州。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。唐朝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,改为襄州,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、安养、汉南、义清、南漳、常平六县。州置山南道行台,统交、广、安、黄、寿等二百五十七州。唐朝武德五年(壬午,公元622年)撤酂州,以阴城、谷城二县来属于。唐朝武德七年(甲申,公元624年)罢行台为都督府,督襄、邓、唐、均、淅、重七州。唐朝贞观元年(丁亥,公元627年)废重州,以荆山县来属于。唐朝贞观六年(壬辰,公元632年)废都督府。唐朝贞观八年(甲午,公元634年)废鄀州,以率道、乐乡二县来属于。又撤常平入襄阳,撤阴城入谷城,撤南津入义清,撤汉南入率道。唐朝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改为襄阳郡。唐朝天宝十四年(乙未,公元755年)置防御使。唐朝乾元元年(甲午,公元874年)复为襄州。唐朝上元二年(乙亥,公元675年)置襄州节度使,领襄、邓、均、房、金、商等州,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;辖领襄阳、邓城、谷城、义清、南漳、乐乡诸县。以后襄阳为历朝郡、州、道、府之治所。

辽阳郡:即今辽宁省的辽阳市,名称始于小辽水,“水北曰阳”。汉朝时期,辽阳因地处小辽水之北,敛名辽阳。辽阳是辽宁省最古老的城市。辽阳市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,治所在襄平。历经秦、汉、三国时期,均属幽州辽东郡的辖地。西晋时期属平州辽东郡。东晋时期的前燕、前奏、后燕等建立割据政权,仍属辽东郡。从北燕经南北朝到隋朝时期,被高句丽割据。唐朝时期属安东都护府。辽过时期属东京道辽阳府。金过时期属东京路辽阳府。元朝至元六年(公元1279年)属东京总管府。元至元二十五年(公元1298年)属辽阳行省。明朝洪武八年(公元1375年)起属辽东都司。努尔哈赤建后金政权于天命六年(公元1621年),在辽阳境建东京城为首都。清朝康熙四年(公元1665年)称辽阳州属奉天府。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属奉天省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改辽阳州为辽阳县,属奉天省辽沈道。日寇侵占期间,属奉天省辽阳县。**占领时期仍沿用旧制。1949年后实行市、县分治,属辽东省。1954年划归辽宁省。1958年市县合并为辽阳市,属鞍山市。1961年市县分抬,仍属鞍山市。1966年改为辽宁省辖市。1968年市县合并为辽阳市,仍为省辖市。

襄阳堂:以望立堂。

辽阳堂:以望立堂。

明远堂:满族靖氏(景佳氏)堂号,祖籍辽阳,自传先祖景佳氏以军功被清帝赐汉姓“靖”,后因放南迁至扬州,在民国初年从扬州迁至南京浦口,以所居住街区名称取名“明远里”,即据其堂名而得称,沿用至今末改。

一、jìng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鱼台、东平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阳泉,湖北之武昌、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单靖公之后,以谥为氏。”单,周畿内国,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,此当系出姬姓。

2、又曰:“一云齐田氏之族,靖国君之后。”齐田氏,乃舜帝后裔,妫姓;靖郭君乃齐威王少子田婴封号。此以祖辈封号为氏,系出妫姓,或云出自田氏。隋代有靖德玄;唐代有靖君亮;金代有靖安民,永兴人,封易水公;明代有靖宣,抚州道判;又有靖洪,鸿胪寺卿;又有靖四方,永州同知;清代有靖道谟(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靖道谔”),黄冈人,康熙丙戌进士。

二、

靖姓分布:分布较广,尤以湖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靖姓人口48%。

靖姓起源:

1、战国时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(故城在今山东滕县南),号靖郭君,其后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
2、单,春秋时小国,周畿内国,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。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。

靖姓名人:

靖德元,隋时人。靖安民,金时永兴人,知德兴府,行中路西路元帅府事,封易水公。

郡望:中山、临海、齐郡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jìng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鱼台、东平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阳泉,湖北之武昌、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单靖公之后,以谥为氏。”单,周畿内国,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,此当系出姬姓。

2、又曰:“一云齐田氏之族,靖国君之后。”齐田氏,乃舜帝后裔,妫姓;靖郭君乃齐威王少子田婴封号。此以祖辈封号为氏,系出妫姓,或云出自田氏。隋代有靖德玄;唐代有靖君亮;金代有靖安民,永兴人,封易水公;明代有靖宣,抚州道判;又有靖洪,鸿胪寺卿;又有靖四方,永州同知;清代有靖道谟(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靖道谔”),黄冈人,康熙丙戌进士。

二、

靖姓分布:分布较广,尤以湖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靖姓人口48%。

靖姓起源:

1、战国时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(故城在今山东滕县南),号靖郭君,其后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
2、单,春秋时小国,周畿内国,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。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。

靖姓名人:

靖德元,隋时人。靖安民,金时永兴人,知德兴府,行中路西路元帅府事,封易水公。

郡望:中山、临海、齐郡。

堂号

襄阳郡:东汉朝建安十三年(戊寅,公元198年)分南郡、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,治所在襄阳(今湖北襄樊襄城区),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、南漳县、宜城县、当阳县、远安县等一带,治所在襄阳(今湖北襄樊襄城区)。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。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,西魏改为襄州。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。唐朝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,改为襄州,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、安养、汉南、义清、南漳、常平六县。州置山南道行台,统交、广、安、黄、寿等二百五十七州。唐朝武德五年(壬午,公元622年)撤酂州,以阴城、谷城二县来属于。唐朝武德七年(甲申,公元624年)罢行台为都督府,督襄、邓、唐、均、淅、重七州。唐朝贞观元年(丁亥,公元627年)废重州,以荆山县来属于。唐朝贞观六年(壬辰,公元632年)废都督府。唐朝贞观八年(甲午,公元634年)废鄀州,以率道、乐乡二县来属于。又撤常平入襄阳,撤阴城入谷城,撤南津入义清,撤汉南入率道。唐朝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改为襄阳郡。唐朝天宝十四年(乙未,公元755年)置防御使。唐朝乾元元年(甲午,公元874年)复为襄州。唐朝上元二年(乙亥,公元675年)置襄州节度使,领襄、邓、均、房、金、商等州,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;辖领襄阳、邓城、谷城、义清、南漳、乐乡诸县。以后襄阳为历朝郡、州、道、府之治所。

辽阳郡:即今辽宁省的辽阳市,名称始于小辽水,“水北曰阳”。汉朝时期,辽阳因地处小辽水之北,敛名辽阳。辽阳是辽宁省最古老的城市。辽阳市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,治所在襄平。历经秦、汉、三国时期,均属幽州辽东郡的辖地。西晋时期属平州辽东郡。东晋时期的前燕、前奏、后燕等建立割据政权,仍属辽东郡。从北燕经南北朝到隋朝时期,被高句丽割据。唐朝时期属安东都护府。辽过时期属东京道辽阳府。金过时期属东京路辽阳府。元朝至元六年(公元1279年)属东京总管府。元至元二十五年(公元1298年)属辽阳行省。明朝洪武八年(公元1375年)起属辽东都司。努尔哈赤建后金政权于天命六年(公元1621年),在辽阳境建东京城为首都。清朝康熙四年(公元1665年)称辽阳州属奉天府。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属奉天省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改辽阳州为辽阳县,属奉天省辽沈道。日寇侵占期间,属奉天省辽阳县。**占领时期仍沿用旧制。1949年后实行市、县分治,属辽东省。1954年划归辽宁省。1958年市县合并为辽阳市,属鞍山市。1961年市县分抬,仍属鞍山市。1966年改为辽宁省辖市。1968年市县合并为辽阳市,仍为省辖市。

襄阳堂:以望立堂。

辽阳堂:以望立堂。

明远堂:满族靖氏(景佳氏)堂号,祖籍辽阳,自传先祖景佳氏以军功被清帝赐汉姓“靖”,后因放南迁至扬州,在民国初年从扬州迁至南京浦口,以所居住街区名称取名“明远里”,即据其堂名而得称,沿用至今末改。

一、jìng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鱼台、东平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阳泉,湖北之武昌、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单靖公之后,以谥为氏。”单,周畿内国,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,此当系出姬姓。

2、又曰:“一云齐田氏之族,靖国君之后。”齐田氏,乃舜帝后裔,妫姓;靖郭君乃齐威王少子田婴封号。此以祖辈封号为氏,系出妫姓,或云出自田氏。隋代有靖德玄;唐代有靖君亮;金代有靖安民,永兴人,封易水公;明代有靖宣,抚州道判;又有靖洪,鸿胪寺卿;又有靖四方,永州同知;清代有靖道谟(按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作“靖道谔”),黄冈人,康熙丙戌进士。

二、

靖姓分布:分布较广,尤以湖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靖姓人口48%。

靖姓起源:

1、战国时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(故城在今山东滕县南),号靖郭君,其后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。

2、单,春秋时小国,周畿内国,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。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。

靖姓名人:

靖德元,隋时人。靖安民,金时永兴人,知德兴府,行中路西路元帅府事,封易水公。

郡望:中山、临海、齐郡。

展开全部收起